李稻葵教授说的三四百亿救楼市的事儿——听听这个计划到底是怎么个思路
7月5号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财经论坛上提了个新想法,说国家只要投三四百亿就能让房地产市场活过来。他具体说啥呢?就是让国家多发国债,把农民变市民,再让地方收些卖不出去的房子改成保障房。这事儿挺有意思的,咱们仔细说说。
现在买房的人真是越来越少,开发商也不好过。为啥?银行给的贷款少了,房子又卖不动,钱链子紧张。房价降了倒好,可大家更不敢买了,怕以后还会跌。结果开发商收不上钱,楼盘烂尾的更多,买房人一看这情况更不敢掏钱,这就成死循环了。
李教授觉得问题核心还是没信心。他说可以发国债搞城镇化,先把农民户口转成市民,这些人有居住需求,能撑起一部分购房需求。同时地方政府借点钱去买那些卖不出去的房,改成保障房,这样市场流通起来就有希望了。
不过他自己也说了,光靠政府买房子可能行不通。地方现在手里也不宽裕,而且保障房运营是个技术活,不是光有钱就行的。所以他另提出两点,一是放开大部分买房限制,只在个别核心地段维持限购。二是国家直接给重点房企注资三四百亿,帮他们还债、复工楼盘。
这钱咋回来呢?李教授说只要房企能恢复正常销售,钱就能慢慢收回来。他还举例子说,现在有些房企因为之前出过问题信誉不好,就算救了也不会再乱来了。不过反对的人不少,担心救企业会纵容他们以前犯的错,反而让其他守规矩的企业吃亏。
国家现在确实开始给楼盘“白名单”,说是要救项目不救企业。李教授的建议比这个走得更远,直接给房企输血。要是真这么做,短期可能让烂尾楼减少,银行敢放贷了,买房人也更有信心。但长远看,三四百亿对整个楼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,关键得看后续政策能不能跟上。
他提到的把农民转市民挺有意思。现在农村人进城打工多,可多数人没资格买商品房,只能租房。要是能变成市民,可能有资格申请保障房或者贷款买房,需求一上来,市场自然会活泛。不过户籍制度改起来难,光给户口不给工作机会也没用,这中间细节得多琢磨。
有人说三四百亿不如直接补贴刚需购房者,或者给开发商减税更见效。李教授的意思是这笔钱要精准投放,四两拨千斤。比如先解决几个重点房企的债务问题,让他们楼盘正常交房,其他开发商看着有希望,可能会主动调整策略配合。
其实现在各地已经开始收房企问题楼盘了,但进度慢。李教授的建议要是落实,至少能给市场打一针强心剂。不过真操作起来肯定有风险,比如房企拿了钱又乱投资怎么办?保障房运营管理谁来负责?这些细节都要仔细考虑。
现在网上讨论挺热闹,支持的说这是个突破口,反对的担心又在兜圈。总之这三四百亿的计划具体怎么落地,还要看后面怎么安排。反正老百姓就盼着房价别再暴跌,开发商别再跑路,自己买房别再当冤大头。
这事最后能不能成,得看政府和大家怎么想了。
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